處理垃圾要進入“無補貼”時代?
環衛科技網訊,8月3日,中國政府采購網發布峨眉山市餐廚垃圾收運和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特許經營權出讓項目招標公告。項目特許經營期限為30年,由中標供應商自行全額出資建設、運營、維護,并自行承擔市場風險,自負盈虧,政府不給予財政補貼。
這份招標公告非常言簡意賅,并未詳細透露更多項目信息。但環衛科技網詢問“度娘”后發現,峨眉山市生態環境局曾于今年7月21日發布了《峨眉山市創拓再生資源有限公司峨眉山市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及資源性利用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報批前公示》。
公示提到:“峨眉山市創拓再生資源有限公司擬投資20000萬元,于峨眉山市符溪鎮黑橋村、豐收村二組建設‘峨眉山市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及資源性利用項目’,項目設計日處理餐廚垃圾的總量為300噸,其中一期按200噸/日餐廚垃圾的處理規模進行建設,二期按100噸/日餐廚垃圾的處理規模進行建設;項目設計城市園林綠化廢棄樹枝、樹葉、秸稈等園林廢棄物日處理的總量為50噸;同時,項目擬建設一條以屠宰場動物下腳料為原料的飼料油脂生產線,設計屠宰場動物下腳料日處理能力70噸。”
與8月3日的招標公告相比,7月21日的環評公示信息只是少了“餐廚垃圾收運”。峨眉山市只是一座縣級市,基本不可能建設兩座大體量的餐廚項目,因此兩份公開信息指向同一項目的可能性非常大!
然而,這個餐廚項目的最大亮點卻是完全由企業自擔經營風險,政府不給予財政補貼。
這大概是國內首個零補貼的餐廚垃圾處理項目。
憑心而論,如果只是餐廚垃圾末端處置,不給補貼多少還可理解,畢竟毛油價格雖然沒那么高了,但仍然不低!而且還可以做一下厭氧發酵產沼氣等等,但如果加上“收運”后還是不給補貼,就感覺運作難度很大!
進入2023年以來,環衛科技網已發現多個“不給補貼”的環衛項目。
今年4月7日,湖南省新化縣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特許經營項目公布中標結果,新化縣紅旗海成建材有限公司和新化縣福美來建材有限公司分別中標該項目包1、包2,經營權期限15年。項目包括河東、河西兩座垃圾資源利用基地,總投資不少于4000萬元,年處理建筑垃圾規模不少于50萬噸,處理對象包括拆除垃圾、道路瀝青垃圾、工程垃圾、裝修垃圾等。
項目中標公告強調,中標企業完全按照市場化運作,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按“誰產生、誰付費”原則,根據政府指導價及市場行情收取處理費。縣人民政府不予任何形式的兜底補貼。
眾所周知,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企業可以通過生產銷售再生骨料、再生磚等建材獲取收入,但能否覆蓋成本,甚至盈利?還是未知數!而且,建筑垃圾在收運環節往往面臨極大阻力,從公開信息看,似乎暗示需要由中標企業向建筑垃圾產生方收取處理費。這,究竟具備多少可操作性?值得商榷!畢竟不管末端怎么建,如果收不到足夠的原料,也只能是無用功!
一座餐廚垃圾資源化,一座建筑垃圾資源化,如果說這兩類項目在環衛行業尚屬于“少數派”,那么今年7月21日的這個環衛+固廢處置特許經營項目,總投資達到8.78億,居然也不向特許經營單位補貼任何費用,你覺得可行嗎?
該項目主要包括環衛基地建設工程、垃圾轉運站及公廁建設工程、固廢處置中心工程、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四部分,服務期限為30年。招標公告明確,“政府不向特許經營單位補貼任何費用”。
不過,在7月25日,這個環衛+固廢處置特許經營招標項目因“重大調整”而被叫停。
2023年屢屢出現“不給補貼”的環衛項目,不能不引人深思!
我們都知道,2023年,地方政府普遍缺錢,即便是對環衛、環境服務企業,不分國企、民企,一視同仁拖欠服務費,總金額可能已達數百億級。
環衛科技網曾與多家企業交流,發現大家都在努力的用企業融資替政府墊付著運營費用,過得非常辛苦!
環衛科技網也曾多次推文,探討如何解決政府拖欠企業服務費問題!
但是,政府頻頻招標“不給補貼”的項目,依舊是令人震驚的,要知道,這個領域還遠遠未到“完全市場化”的時刻,暫時也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不給補貼”的主要考量,恐怕還是為了省錢!
但現在企業就是這么“卷”,再難做的項目,都會有企業想去試試!
究竟能夠做的怎么樣?讓子彈再飛一會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