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基環境丨綠色低碳,共建可持續發展生態圖景
今年8月25日是第9個全國低碳日,主題是“低碳生活,綠建未來”。
低碳,是伴隨著工業革命進程而衍生的一個關鍵詞匯。眾所周知,改革開放的長足進步,使我國經濟規模迅速擴大,綜合國力顯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升,但生態環境和資源供應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和制約。
盡管“低碳”概念已廣為人知,但在我國城鄉居民中低碳生活的知識和理念還有很大的普及空間,如少開車多步行、不使用一次性物品、少用塑料包裝物、選擇節能電器、合理設置空調溫度、拒絕食物浪費等等。另一方面,低碳生活并非放棄舒適的現代生活,而是生活的一種素質考量和習慣使然。
一個人的“低碳”未必能減少地球的負擔,但積沙成塔、集腋成裘,當每一個人都與低碳生活漸行漸近,每一抹綠色都能成為我們視若饋贈的潮流和時尚,人與自然的共生并存才能綿延不絕。
因此,不僅僅是今天,每一天我們或許都應該從節電、節水、節油、節氣等等小事入手,問一問自己:我們能為節能低碳做些什么?
節約用電
合理開啟和使用計算機、打印機、復印機等用電設備。
天氣晴朗、光線充足時不開燈,人少時少開燈,人走燈滅。
空調溫度冬天不高于20度、夏天不低于26度,無人時不開空調,下班前提前半小時關空調。
多走樓梯、少乘電梯。
節約用水
隨時關閉水龍頭。
洗菜、洗碗、洗器物等,不長時間沖漂,盡量用小水量洗滌。
可以往馬桶水箱中放入一個裝滿水的500毫升水瓶,每次沖水就可以減少水量。
一水多用,養成良好的用水習慣。
節約用紙
發揮電子平臺優勢,推廣“無紙辦公”。
提倡正反面用紙。
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如紙巾、紙杯、方便袋等。
綠色出行
目的地很近時,可以考慮騎自行車或者步行。
目的地較遠時,盡量乘坐地鐵和公共汽車等公共交通工具。
定期檢查輪胎氣壓,氣量過低或過足都會增加油耗。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節能降碳,責任不僅在政府和企業,更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每一個普通人都扮演著低碳發展和低碳生活的重要角色。
世基環境將構建可持續發展環保產業,構筑美好生活全生態、貢獻零碳的環衛未來、助力綠色、潔凈的城市建設,打造可持續發展生活生態圖景,為“低碳生活”貢獻力量。